今日热门!北京买房:理清思路,购房建议857
北京章哥,房地产从业20年,通晓业内门道,我不做所谓的“专家”,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。
一
Q:
(资料图)
我是女生,今年毕业来北京,现在纠结是直接买房还是租房几年。家庭不富裕,只能提供100w多一些的首付,在北京除非郊区是买不到合适房子的。而我的工作还不确定,买了房也未必能住,我也看了租金是很低的,出租很不合适,那这房子就等于闲置,我还要承担很高的月供,压力会很大。
可如果租房的话就得和男友住一起,他现在是与同事合租的,不是很贵。但如果是两人住的话就得另租独立一居室,租金要翻番到8000左右,我同样是要承担4000。另外如果买房的话我还没有资格,要用亲戚或男友的,都不是太合适。请帮忙理清一下思路。
A:
1、我觉得思路已经很清楚了,只是不好选择而已,换了我也难办。要不采用排除法吧,把不能接受的排除掉,剩下的再考虑。
2、如果俩人合住还各自分摊房租那合适吗?要是我就把这选项排除了。这不是说男女平等的问题,总感觉有点儿别扭似的。我是没找我老婆要过房租,怕挨揍。
3、资格问题,常规建议是用亲戚的,这关系在血缘上不会改变。而用男友的看怎么说了吧,要是我就排除了。
4、是否买房,假定买套200出头儿的,月供在5000左右。自住的话就自住了,如果换租的话假定是4000的单间,总支出在9000,但小房能收3000左右的租金,等于是6000支出,比直接租房多2000,比买房多1000,能接受吗?要是我就选择买房了,排除租房,因为1-2000感觉压力增加不太多吧,还能落个房子。
5、如果买的话就排除远郊吧,只在后五环外沿线选择。这样能买到升值基本不落后的,就是面积会比较小。比如后沙峪、通州西部,大兴旧宫、昌平沙河、房山长阳和门头沟上岸。租金也不算低,基本是北京平均值,长阳和上岸的可能稍低,但也没多少。
6、总之这是我的思路,看是否合适吧。
仅供参考。
二
Q:
我们把北京的两个房子都卖了,想买一个3居室,我们想改善居住环境,还想积分落户,还能让孩子上一个相对还可以的学校。主要看了亦庄河西区域的房子,看上金茂悦133平的,但是只能买的起顶层或者2楼。还看了金隅的云筑145平,这两个房子我们很纠结,云筑是新房一个是25年底才能交房,怕新房的风险,同时不知道地块发展怎么样,虽然样板间不错,价格也合适,但还要买个能落户的房子,对我们来说负担很重。
金茂悦几个问题都解决了,但是孩子是亦庄学籍都说不如朝阳的好。还有就是金茂都9万了会不会没有升的空间了,我们也担心。想请教专业人士的意见,请章哥给点意见,或者有没有更好的选择?
A:
1、云筑我可实在不熟,一次都没去过,这还是咨询中介吧,他们卖房的才熟悉情况,我不方便点评人家。不过也提醒一下,房产的价值由地段儿决定,至少70%左右。好地段儿除了配套,然后就是尽量避开两区交界,也尽量避开天然屏障,比如铁道和大型绿地什么的。一般来说,三面被包围的板块不太好引入大型配套,朝阳区这么多年也没重视某些板块,很难说短期内会逆转。
2、亦庄现在的成绩肯定不如朝阳,差不少呢,以去年成绩来说比丰台石景山都略弱。但亦庄的进步是真的很快,就算之前有点招支撑也具备了成为头部校的各种条件。所以家长们都在赌未来,大概率能做到。就是都有些溢价了,平均值应该跟朝阳差不多,性价比不算多高。
有没有空间这怎么说啊?9万在北京也不算太特殊吧,朝阳北五环外10万的都正常,海淀十多万的更有的是。前几年金茂卖7万的时候也都这么说,甚至北京这20多年来一直都纠结。最早亦庄才3000左右均价,谁敢想现在都7万了。
3、这看自己的判断吧,别人说什么都没用,只能自己选择。
仅供参考。
三
Q:
我打算换房。目前自住一套在开阳里,父母一套在火箭万源,孩子27年入学。换房有三个方案,各有利弊,请章哥帮忙分析一下。1、卖掉自己和父母的房,贷款够一下朗琴园的134平的三居。优点是能够资产最大化的升级,小区环境一步到位,居住体验感拉满;缺点是要三代人住在一起,而且孩子的学区就只能在广外听天由命了。
2、卖掉父母的房,贷款去买浪琴园74平两居,3年后再卖掉开阳里的房子平替一个陶白学区的占坑房。优点是资产升值和学区能兼顾;缺点是平替的占坑房环境会差一点,可能未来还要考虑租房。而且朗琴园小两居单价有点高,未来升值可能会不达预期。
3、卖掉父母的房,考虑一个品质稍微差一点的商品房,目前看上欧园了,能换到90平左右的两居,孩子学区的操作还是同第二条。优点是这一次够的不用太费劲,欧园的单价也比较低,未来有一定的潜力。缺点是欧园品质不如朗琴园,算不上特别稀缺的资源。
请章哥拨冗解惑,对了玺源台也有一套两居合适的,户型差了点,不过胜在楼盘新。也请章哥帮忙分析一下。
A:
1、2027年入学,现在准备学区房早了点儿。如果是一步到位也行,总价越高的溢价相对低,风险小。但还有三年换学区的想法就未必合适了,何必在这种时期炒学区房呢?
这两年可是北京有史以来的入学最高峰,溢价正高的时候。2026年就是确定性的低谷了,当年广外是西城很靠后成为学区房的,如果入学人口减少到10年前的水平,广溢价部分是否受影响可说不好。
所以如果真的考虑几年后再买一个,我认为是没必要炒学区房,赢了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,输了就输了呗。反正前些年炒房的是基本都退出了,是否往里冲看自己的判断。
2、另外提醒一下,单价低未必溢价低,总价越低的溢价率还越高呢。商品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的,不是便宜的就涨价空间大,二锅头永远卖不出茅台的价儿,谁都不傻,一分钱一分货。尤其这种时候,所有家长都知道溢价高,全都反复权衡比较了,根本就没有捡漏儿的可能。
3、还一点,房子是用来住的,越宜居的才保值越好呢。尤其是在学区功能减弱之后,居住功能就会更被重视了。与其在房龄新的小区买户型差的,不如在老小区里买户型好的。到老小区看房的都没有太高的期望值,发现了户型好的则会有超出预期的感觉。而来看房龄新的多数就没打算图便宜,也就犯不上多花钱给自己找别扭。所以就算是保值不受影响,那流动性也肯定不一样。
4、所以我觉得再考虑一下吧,多了解一些房产的常识才便于选择,别着急决定。
仅供参考。
四
Q:
我一家五口,想改善居住品质,预算1600,要求距离翠微小学3公里之内,便于接送孩子上下学。2000年以后的房子最佳。无学区要求。目前看了西钓鱼台嘉园和颐源居,西钓感觉小区里人很少,不知是空置率高还是小区定位单身白领,感觉很冷清,烟火气不足,另外看到一些漏水、产权纠纷的帖子。好处是在预算内能买到还不错的户型。颐园居无明显不足点,就是好的户型较贵。问:从居住、保值两方面分析,选哪个更合适?
我有一套郊区的两限房,市价250w左右(如出售,溢价部分的三分之一要上交政府),海淀定慧东里一套老破小,市价650左右。如果卖郊区的,还款压力大些,勉强能承受的情况下,卖哪套合适?想保留一套以后给孩子。如果还有更合适的小区,也请推荐下。
A:
1、居住角度得看自己的喜好,这没有标准,外人不好建议。
2、保值角度到目前为止是颐源居更强一些。西钓鱼台嘉园这些年不太受追捧,海淀同时期的小区到现在普遍涨了10倍以上,这里弱了点儿,比海淀大盘都低了不算太少。比如同时期的紫金长安吧,比西钓还低了30%左右呢,现在15万了。以后说不好能逆转,大概率还会延续几年趋势。
颐源居跟财政部合作的,正常价格走势,没什么特殊的,就是塔楼多了点儿,不是太好选户型。如果是注重保值还是以这里为主吧。
3、卖哪套看自己的预算吧,郊区的这我也猜不着是什么小区,比较不了。定慧东里既然是老破小就学区溢价肯定在平均值,卖不卖的看自己了。
4、我不是中介,找房还是问他们吧。
仅供参考。
五
Q:
我的情况如下:1、东城四老房,孩子户口挂东城;2、孩子三年级,目前就读大兴私立学校3、准备后备西城学区房一套,在小学转学、小升初跨区、中考移民等可能情况下使用;
4、考虑及问题:
- 如果普娃未必回西城公立;
- 上述三种情况时点选择;
- 未来孩子数减少学区房跌价;
- 转学/升学/中考情形下,买在西城哪里/哪些盘相对合适?
A:
1、普娃未必回西城公立,什么意思?西城也没什么民办校,意思是走国际校吗?那国际校要考公立的就去海淀了,民办的朝阳顺义和昌平多。这我没太看懂什么意思
2、时点,如果确定是普娃那就尽早去西城呗,只是不能直升,但在小升初派位上不吃亏,还能提前适应西城的教育模式。小升初就是纯派位了,跨区转学的占不到任何便宜。中考移民看成绩了,真要是特别高的来西城,有金刚校;不是特强的话在东城不就得了,何必再买房啊?东西城只是在清北985的比例上有差距,跟普娃没什么关系。
3、孩子少了也得分什么学区,好资源什么时候都稀缺。北京的出生人口下降好几年了,普通幼儿园不好招生,顶级的却依然进不去。所以就算儿童减少了,各学区也得看资源和居住体验。从整体来说未必直接降价,相对于非学区房来说更大可能是涨的慢点儿,逐步降低溢价率,东亚其他国家到目前为止都是这种案例。
4、中考跟房子没关系,看自己的成绩。哪个学区还是看预算吧,不谈钱不太好聊。或者说金德月是常规选项,中等的是月坛。具体小区必须看预算了。
仅供参考。
六
Q:
目前我总首付(包括税费服务费)120w,总预算310w,购房目的是保值为主,兼顾一下自住(所以更倾向于小二居或者一室二厅),职住平衡吧。因为我在体制内,单位给分房子(租家属院也很便宜),住房需求不大,也离结婚尚早。家里有些首付的余钱,想着尽快上车怕后面买不起。目前想法是买了5年内租出去,5年后可能自住,也可能置换。
有几套备选方案:
1、北街家园六区,16年的二居室,东,西向。
2、k2清水湾,南向二居室。
3、其他:目前看了朝阳东南一线,但是只能买一居室,政策房。比如京通苑,东一时区。
目前有点纠结,不知道买哪里。人在顺义,基本每半月回一次家,通勤无所谓。另外请教一下章哥,看您推荐北街比较多,北街离地铁3公里,周边配套比较荒芜,为什么却是流量大盘,保值性较好呢?
A:
1、既然不自住那肯定还是北街家园呗,自住的话就看通勤了。
2、先不说北街家园为什么保值较好,说另外几个为什么不是太好吧。清水湾的小区挺好,升值不落后,就是租金低点儿而已。但你看的肯定是清水湾嘉园,回迁房就相对普通了。自住更合适,投资不算多好。人们大老远的跑到通州,多数图的都是品质更好。
京通苑不是政策房,这是老公寓,当年北京价格最低的外销公寓,后来也有内销的。价格战闹的挺乱,被华远收购了。这种产品不是太受追捧了,普通。
东一时区是典型的两区交界,地段更是被隔离的破碎,所以除了远洋一方北边的还行,这些南边的都普通。典型的自住合适,投资一般的。
3、北街家园为什么相对好,其实我也说不清楚,好久没去过了。规模大是优势,总价低也是,典型的北部上车盘。这个价位在海淀和回龙观的选择都不多,相对稀缺也就让码农们撑住了价格呗。房子应该算不上多好,但这就是市场,供需关系决定价值。二锅头未必比其他牌子的更好喝,档次也没多高,但就是占据了这么个生态位,其他的真想不出什么替代品了。未必从开始就这么设计的,机缘巧合赶上了,不服不行。
仅供参考。
七
Q:
问问您知不知道西屋国际,贵都国际这种盘呀。以前的住宅楼,改成写字楼,后续走企业清退,属于一个价值发现。按我了解是不影响户口和入学的。东城有这种类似楼盘嘛,如果没有的话西城有嘛。
我也看了您之前的历史文章,提到了市场确实不认可,而且学区溢价仍然在这里。主要还是想问问您东城有没有类似的这种盘,集中在哪一块区域,我回头去实地看看。毕竟我也是刚需上车,如果能买到较大面积和户型,完全可以自住就不注重增值了。
A:
1、不算太知道吧。这种盘从来也不是住宅,而是商务型公寓,只不过土地产权是70年的而已。相当于用礼服的料子做了身工作服,再想改不太容易了。
价值发现,只能说试试吧。谁都希望浪子回头金不换,屌丝逆袭,学渣定个计划就成学霸了。不过全北京这种项目不少呢,至今还没有成功转型的先例。都不傻的,北京2006年就公布了“工商14号令”,也就是住宅禁商令,快20年了,一茬茬的都在等待发现价值,只能继续等待。
2、东城比如雍和宫的雍和大厦,周边10万+这里5万。还有美惠大厦、天辰大厦,都在朝阳门外。或者这么说吧,只要是房龄新、外立面高档、户型大品质高价格低的都是。东西城都没什么太集中的,核心区本来也没多少商品房。朝阳有集中的,朝阳公园西边和永安里等地,太多了。
3、自住就不注重增值了,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吧?相当于找工作,说只要能管吃管住就不考虑涨工资了。心态挺好,就看以后换房时是否能平和对待了。
仅供参考。
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,只有选对房、避开坑,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!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