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林山水优质课教案_桂林山水公开课教案|快看
1、 导语:公开课主题鲜明、任务明确,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,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,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,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。公开课同时也面向企业,是多个企业共同参加共同探讨同一主题的课程。公开课,作为一种教研形式,具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,它应具有原生态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,公开课以有原则、讲方法的教学评论作引导,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。
2、 【教材分析】
3、 《桂林山水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。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,以优美、简练的语言,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,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、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
(资料图片)
4、 课文从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讲起,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,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。然后,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、桂林山的突出特点。最后,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,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,展现在读者面前。
5、 【教学目标】
6、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,理解重点词句。
7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全文。
8、 通过看图、学文,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,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、热爱大自然的感情。
9、 通过品味词句,反复诵读积累语言,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,从中学习作者的.表达方法。
10、 【教学重点、难点】
11、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,想象其美景。
12、 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。
13、 【设计思路】
14、 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,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,丰富语言的积累,培养语感。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,教学时,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,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,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。然后,通过看图、学文,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,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,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、热爱大自然的情感,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,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。同时,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,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15、 【教学准备】
16、 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。
17、 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。
18、 制作的课件。
19、 【课时安排】
20、 2课时。
21、 【教学要求】
22、 通过看图和学文,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,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。
23、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。
24、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,理解“危峰兀立”、“形态万千”、“汹涌澎湃”、“连绵不时”的意思。
25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、背诵课文。
26、 【教学重点】
27、 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。
28、 学习表示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。
29、 【教学时间】
30、 两课时。
31、 【教学过程】 第一课时
32、 导入新课。
33、 听课文录音。
34、 了解课文大意。
35、 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。
36、 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。
37、 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。
38、 自读课文。
39、 讨论:
40、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?
41、 课文可分几段?各段大意是什么?
42、 学习第一段:
43、 齐读。
44、 比较“观赏”与“观看”的不同,说说课文用“观赏”而不用“观看”的原因。
45、 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?
46、 小结: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。
47、 学习第二段:
48、 ⑴ 指名朗读。
49、 ⑵ 概括段意。
50、 ⑶ 作者荡舟漓江,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,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?
51、 ⑷ 默读第二句,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,指出句式上的特点。
52、 ⑸ 讨论: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示漓江水的特点的?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?
53、 ⑹ 齐读。
54、 第二课时
55、 一、学习第三段
56、 指名朗读。
57、 默读:边读边用着重号标。
58、 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。
59、 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。
60、 讨论:这一句是怎样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?(重点理解“拔地而起”、“形态万千”、“屏障”、“危峰兀立”、“怪石嶙峋”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。)
61、 第二、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?
62、 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。
63、 再写桂林的山?
64、 齐读。
65、 小结:这一段分别从山形、山色、山势三方面来表示桂林山“奇”、“秀”、“险”的特点。
66、 二、学习第四段
67、 指名。
68、 朗读。
69、 解释“画卷”的意思。
70、 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、风景之美来理解“连绵不时的画卷”这一比喻的意思。
71、 以“舟行碧波上。
72、 人在画中游”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?
73、 三、总结全文
74、 指名
75、 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“连绵不时的画卷”。(联系课文、对照图画、发挥想象、突出特点)
76、 概括中心思想。
77、 了解写作特点:
78、 ⑴ 先总提。
79、 ⑵ 再分述。
80、 ⑶ 最后综合的结构。
81、 ⑷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。
82、 【板书设计】
83、 桂林山水
84、 静:感觉不到在流动
85、 漓江水
86、 清:看见江底的沙石
87、 绿: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
88、 奇: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
89、 桂林山
90、 秀: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
91、 险:危峰兀突 怪石嶙峋
本文[高级伪原创标题]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标签: